《向政府說不》的時代是一個用錄影帶和Flipboard做設計presentation的年代,整部電影用上了久違而熟悉的80年代錄影帶色彩,當主體影像模糊的時候,鏡頭會突兀的zoom近少少同時再對焦清楚,那個年代看清楚真相一點是不用Fade-in包裝的;而Flipboard就是Powerpoint/PDF的hardcopy,好幾張大紙夾在一起,可以在做presentation時在客人前面翻來翻去的,模特兒的dress-code是真的「Cut and paste」而成,那些年的客人就是在這堆勞工剪貼上,幻想一個男明星手持鮮花從直升機降落摩天大廈天台的模樣。
《向政府說不》是有關於如何用定期一次過15分鐘的電視廣告,說服全國市民向80年代智代極權的政府說不 – 投反對票,No。男主角是一個廣告人,他問他受托的客戶,即各反對政府政黨的聯盟,你相信公投會勝利嗎? 他們的答案竟也是No,他們認為不會勝利,因為不相信極權政府下的投票制度、不相信市民的公民意識云云原因,從而他們炮製了一段短片的毛帶,是有各類數字有關政府打壓的不公、死者、失蹤者、流亡者數字等等,趁這個他們難得可以發聲的15分鐘教育市民對抗政府的公民意識。
在作為廣告人的男主角眼中,這是本末倒置的,他著眼的不是為什麼要投「No」,而是投「No」代表什麼好處,要將「No」可以包裝成什麼樣。參與這個政治廣告團隊的眾人,除了因為良心的道德驅使外,他們其實都比這個如何包裝「No」設計項目吸引著。他們原本想把「No」包裝成一個有代表性的商品,但發覺這類政治表態是無法具象化呈現的,但他們從一開始就決定,投「No」是一件快樂的事,只是如何將它串連成一個15分鐘人人喜歡的嘉年華。
《向政府說不》沒有太過著眼於當時的極權打壓,所有衝突、監視、恐嚇的場面都盡量輕鬆帶過,但觀眾依然感受到要參與這個廣告計劃的勇氣。電影巧妙將幫政府和反對陣營做宣傳片的安排成平日工作上的拍檔兼上司下屬,原來大家可能因各自的利益和考慮不同而站在完全對立的政治層面,但藉著公投其實讓完全對立的雙方各自表述立場的機會,相互的競爭廣告某程度上變成互相溝通的方式,民主公投不是一方打低一方,而是在公平的平台上讓彼此走得更近。
「以下的片段將會是切合這個年代潮流的片段」,這是男主角每次向客人做presentation時的開場白;事實上,《向政府說不》的片段,也相當切合這個年代的香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