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黃修平 -《狂舞派》




黃修平的《狂舞派》,道出了我對於香港某些感覺。我有時會去看看香港樂隊的音樂會,久不久會遇上一些好驚人地精彩、獨一無二的演出,而當中可能看著他們演出的只有疏疏落落十多個人,而又有一半會是樂隊成員的朋友。你只要走出那間livehouse,你不會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那些教你精彩的名字,去睇一次live就好似去左完全第二個國度一樣。《狂舞派》就是這樣的國度,我在日常生活中是完全不能想像香港是有這樣熱誠的舞者。

舞林就如武林,舞功就如武功,《狂舞派》將街舞和太極帶來一個叫人興奮的融合。街舞叫年輕人狂呼,太極舞同樣叫師奶拍掌,與其說《狂舞派》連合了當中技巧上的類同,倒不如說是單純的歡欣和喜悅將二者融合起來。

喜悅的背後是付出,《狂舞派》用了很大篇幅道出跳舞之樂和精彩,但更簡短、直接和殘酷地道出背後所要負的付出。成功的商人是懂得問回報多少,《狂舞派》之成功,是只問你能付出幾多。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布紐爾 -《自由的幻影》




小朋友,來,叔叔我給你一些小禮物,但你不要讓大人們看到呀! 可惜小朋友也禁不住媽媽是Monica Vitti的誘惑,將小禮物給了媽媽,媽媽一看,面色一變,但又趁女兒回房後,忍不住叫爸爸來一起看。他們竊竊聲笑,你看這個多惡心,一張一張興奮的看,凱旋門、大劇院、聖心堂,他們無比興奮地看著巴黎風光的明信片。

 
看布紐爾的《自由的幻影》(The Phantom of Liberty),你是不用猜想明信片中凱旋門是否代表著女性的陰道或男權的勝利,又或者雪白的聖心堂是不是豐滿的胴體,不要刻意去想你無法理解或認同的事情吧,《自由的幻影》是導演布紐爾完全瘋狂思想之旅。神職人員閒時會把十字架當籌碼來賭錢的,姨甥不戀上姨母的話就真的浪費了這段關係的,大廳是用來放馬桶的,大家一邊大便一邊閒話家常才是款客之道,食飯才是要困在一個房間私密地享用。

當女兒無故從學校失蹤了,家長最好就帶同該女兒一同來報警,好讓警察可以直接問她資料,和親眼見到她失蹤時的衣裝,這樣找失蹤小孩才有效率的。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這些就是《自由的幻影》,所有事情、所有概念也可以自由胡來的。看畢整部《自由的幻影》,有點像看《格林童話》或《伊索寓言》,許多故事串連一起卻難以找到貫通當中的意義。但童話和寓言是一系列有喻意的故事,《自由的幻影》是現代社會一連串不帶喻意的荒謬劇,除非你衷心覺得雪白的聖心堂像極美麗豐滿的胴體。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林超賢 -《証人》




本身《証人》是絕對有條件做得更好的。逃走中的犯人、追捕的警察、受僱的打手和檢控官全部相遇在一宗十字路口的交通意外,其實是一個相當巧妙和大膽的安排,本應負責檢控的張靜初成為了受害人,本應制裁罪犯的謝霆鋒因意外受到自己良心的制裁。而電影最後交代張家輝原本是一個有一定原則的古惑仔,但原來他和重病的妻子是這宗十字路口意外被遺忘了的受害人,也因此他要放棄本應有的原則,接了一單綁架兒童的生意。這個事後解釋都頗巧妙,但貫穿整部《証人》欠缺一種各人命運互相緊扣的感覺,線索、查案、困難、脫險等等都流於公式化,浪費了做得相當有意思交通意外一場戲。

張家輝憑《証人》奪得最佳男主角,他演一個將盲、太太重病、而又明顯比謝霆鋒更老練的古惑仔拿掐得相當不錯。張家輝演出將盲的狀態甚為入神,但我認為導演林超賢亦浪費了張家輝頗精彩的演出。張家輝的盲目實在太少影響他處理綁架的過程,除了不懂得如何分別太太藥丸的顏色,其他部份實在太過跟常人無分別;而本身張家輝的角色亦應該有一定因為眼的毛病而轉變了性格,但導演過份倚賴最後一場張家輝變成全盲的精彩一刻,和利用觀眾對張家輝角色應不致於那麼壞的期望。縱然結局甚有心思倒敘交代張家輝角色的背景,但不夠彌補他回頭是岸那刻,眼前的一黑不只因為他已變成全盲,那一黑也是整部《証人》劇力不足的一個盲點。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李志毅 -《不夜城》




他剛剛被警察停下來問話,警察不信他是個日本人,他也不大執著去解釋,調查完後他便走入於迷宮般的窄巷和夜店,跟可能相識或不相識的人打過招呼,水氹之中倒影著新宿歌舞伎町的招牌,此時如森山大道粗微粒的黑白畫面慢慢在舊式電影廣告版褪變成原有的色彩,李志毅和黃岳泰以一鏡過引領著我們跟隨金城武的身影,徘徊於各種暗黑和漫瀾。這裡就是「不夜城」。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趙薇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趙薇的《致青春》和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兩部差不多同期上畫的電影,有著驚奇地類同的情節,有要去美國留學的高材生,有因愛情(或逃避愛情)而跳湖的激情,也有狀甚有趣的英語研習班,或許這些都是舊日中國青春的悸動象徵。二者都有不同情度的虛偽作狀,《中國合伙人》中的盲目自大和仇美情結;《致青春》則帶有不能置信的個人情感流露,當女子問你是否愛她,你可以望也不望她,然後打了一個希臘哲學的比喻︰愛,就像一條河流,有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 趙薇的《致青春》,就是這樣把舊日的種種衝動情感,比喻成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門哲學。

趙薇的《致青春》初段比後段好看得多,從前在大學還珠格格般高唱《紅日》的少女,隨著高速經濟成長步上一段屬於自己的《迷情》之路,從前為愛一路往前不願放手,及後的愛與不愛卻是話變就變。在舊日大學時光和高速發展的中國之間,趙薇極巧妙地以一條行車隧道、命中注定的懷孕和一首Suede的「So Young」連接上,同時亦有意無意的留下了一段約十年的空白時光,讓各人的青春一閃即逝。至於男主角所說今日的成功由做人的失敗換來的,這句虛偽之極的說話,襯極《致青春》那段隧道一出後眼前的冷漠都市,也極中國今日所謂的成功,是由無數各式其式的失敗換來的。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陳可辛 -《中國合伙人》





侵犯版權怕什麼? 我認呀。談一談吧,你們想告我們甚麼罪,版權公約隨便一條吧。你們要我們賠得越多,我們在你們美國的市場價值越大,我話你知,我們現在就決定在華爾街上市,為是就是一份尊嚴。這樣跟人家美國談訴訟賠償的,就是現今中國。抵他們是看《英雄本色》成長的一代,犯法就犯法,要賠就賠,但同時兼要談談夢想、友情、同埋要威俾人睇,這就是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解放一幕幕我電影中遇上的車輛




汽車稱得上本人電影歷程的象徵。小學時第一次搬家,家中添置了LD機和錄影機,第一次租的LD就是《生死時速》,當時是很有心將那些LD錄下來,還了《生死時速》幾日之後,我又從錄影帶看多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