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杜哈絲 -《在無人的加爾各答,她威尼斯的名字》


首先,一定要從看《印度之歌》
(India Song1975)的經驗說起,好像是十多年之前的事,跟朋友一起步出戲院時,大家都驚實現實世界只是過了兩個小時,時間在《印度之歌》中真的好像停頓了。叫人呼呼欲睡的電影不少,漫長難受而最終有所感觸或全無共鳴的電影亦時有碰見,但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是像《印度之歌》的,她有獨特的時間、不成故事的回憶、彷如空洞的大宅、和映像隨時光並存的音樂、和其他電影要用加倍更多的時間都呈現不到的緩慢感,對我而言那份緩慢是立刻進入了腦袋,在腦海中殘留著一絲絲但帶有永恆的感覺。

《在無人的加爾各答,她威尼斯的名字》(Son nom de Venise dans Calcutta désert1976)是一部跟《印度之歌》共生的傳奇,若看網上電影資料庫IMDBTrivia一欄,有關《在》一片只有一項資料可提供︰

The movie uses exactly the same soundtrack as Marguerite Duras's earlier movie India Song (1975), only the images are different.



《印度之歌》(上),《在無人的加爾各答,她威尼斯的名字》(下)

技術上,《在》是一部跟《印度之歌》一模一樣的電影,除了畫面。我不知道究竟只看過《在》而沒看過《印度之歌》會是怎樣的感覺,但我已看過《印度之歌》,我會認為《在》一片完全無損《印度之歌》的獨特,《在》和《印度之歌》是一個整體,《在》是《印度之歌》的鬼魂;時間上確實可視《在》是一個續集,因為《印度之歌》呈現的畫面是華麗大屋和賓客,而《在》則是大屋的廢虛,近年西片《再見魅了緣(A Ghost Story2017)從廢虛看愛情隨時流逝而殘留有少許相似。


杜哈絲曾稱《在》一片是她最滿意的電影作,不知是真是假,不過最核心要理解的問題是,為什麼要拍《印度之歌》後,會拍一部「只有畫面不同」的續集呢? 我最近看了周潤發和郭富城的新作《無雙》,戲中印偽鈔是用三張紙拼在一起把水印一層overlap在中間;若以這個戲中偽鈔的技術來作比喻,《印度之歌》和《在》的畫面就如偽鈔上下的兩層,貫穿兩部電影的對白和配樂就如中間偽鈔的水印,《在》呈現的廢墟大宅,反証著那些不再存在的角色,他們的對白中故事和愛情真實的存在,猶如將《花樣年華》分開兩部份,但我們全片只看到吳哥窟那部份一樣。

不斷呈現的都是廢墟,那是《印度之歌》的倒影,就如全名《在無人的加爾各答,她威尼斯的名字》,那也是一個倒影,只要對杜哈絲有基本的認識,從廢墟中倒影出昔日年青的愛情,就是她隨時光永恆流徙的心境,她內心總留戀著那個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無論眼前是怎樣的風景,儘管是無盡的走廊或看不到外面風景的破窗;若杜哈絲真的說過《在無人的加爾各答,她威尼斯的名字》是她最滿意的作品,也可能真的不是隨口而出的謊言,戲中花了足足兩個小時,離開不斷以攝影機踱步的昔日大屋,迎接夕陽,那是最明確的一道風景。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楊凡 -《少女日記》




《少女日記》播放完後,有導演和演員及主題曲的歌手林志美出席觀眾分享會,期間觀眾最後一個問題,是問楊凡此刻可否不要再站在男女主角的中間,因為整部電影都一直分開他們。兩個主角的相隔是整部電影的核心,他們原來在同一個朋友和生活圈子之中,但二人總沒有再相遇過。

一見鍾情是浪漫的事,但我不會視《少女日記》是一部有關一見鍾情的故事,因為真正觸動人的,是二人總遇不上的奇遇,其他觸電感覺都是環境氣氛襯托出來的,兩個角色沒有太多自己的感受。但楊凡《少女日記》經典和突出的地方,就是利用一見鍾情故事作為表面包裝,公式化荳芽夢矇矇曨曨的感覺,有點像寫文章的移情效果,延展到其他角色本應更覆雜的關係和慾望之中,所有人的悲歡離合都彌漫著幾乎一樣的感覺,如女主角那好友她妒忌自己爸爸認識了新的女子,或者小女孩從望遠鏡望到男主角游泳時的強壯背肌,甚或男主角跟絕症女孩的相處和分離,所有的慾望和困擾當中,無論朋友之間、同性之間甚或父女之間,自覺或不自覺,當中都產生了愛情的感覺,這是《少女日記》在眾多極度愚蠢情之中,依然成功維持獨特的青春味道,由其將同一件事出現在成人之間,如甄妮出場時,那矇曨的感覺亦立刻幻滅。


兩位游泳教練男主角,鄧浩光和陳俊國,是全片的慾望對象,而當中不少情節,如二人洗澡,明顯是第三角度而不是任何女角的視角,這種超越女角而所投射對男性胴體的慾望,那種慾望的愉悅彌漫於少女對愛情憧憬的包裝之下,亦是楊凡《少女日記》非常成功之處,對身體的渴望本身是一件浪漫事,而戲中所有角色除了小女孩透過望遠鏡偷窺到的那一刻外,都沒有表現過他們對身體或性的渴望,男女主角偶遇一刻,是身體的背影。以肉慾和情感相隔呼應男女主角的錯摸,讓他們一見鍾情的情懷,「迷人是,一剎那」,一剎那的感覺卻貫穿整部電影以至不同角色和慾望之間,成就了楊凡總教人懷念的《少女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