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The Maltese Falcon



The Maltese Falcon》作為一部經典電影來看,它的瑕疵也頗為明顯。每個角色曾經相當聰明,但結局那些大壞蛋也未免太過愚蠢地束手就擒吧! 不過,《The Maltese Falcon》之所以為經典,莫過於真真正正站在愛與痛的邊緣;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容易,愛上一個會殺你的人才是難事。結局,係理性的勝利,將有罪的人帶向通往死刑台的電梯;不過,若結局最後真的是那刻的感情蒙蔽了常人的理智,依然是一個合理的結局,這正正就是《The Maltese Falcon》作為經典的本事。

戲中堪富利寶加演活一個幾乎無感情外露的情聖,但圍繞身邊的女子有業務合夥人的未亡人、自己的客人和女秘書,當中以堪富利寶加和女秘書之間的關係最值得細味,體現出私人的感情如何轉化為一種工作上的默契和信任。

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

這部被《村聲》雜誌選為20世紀第19重要的電影,是一部非常獨特的作品,刻意緩慢的節奏不只挑戰觀者的耐性,這電影本身就是一部挑戰的宣言。

「Jeanne Dielman」就是女主角的名字,由參演過《去年在馬倫巴》、《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的Delphine Seyrig主演,在這200分鐘的電影,幾乎每一分鐘都會見到她,當中可能有九成的時間只會見到她一個人,見到她在洗碗、整理晚餐、打掃房子等等,一般家庭主婦會做的事;另外,她有兩份在家兼職,一是幫鄰居照顧嬰孩,另一是當妓女接客。電影的故事就是「Jeanne Dielman」這個女人生活當中的三天,很有規律地幹以上的事情。



這電影最表面的特式,是經常刻意的視覺上平衡。這個安排特別容易察覺是當主角要離家出外的時候,她永遠都是走在鏡頭中央的,由房間走出走廊,她走在兩面闊牆的中央;由家門到電梯,那電梯是舊式有閘的,離開電梯時打開兩道閘,離開大廈時,除看看郵箱時,她走在大廈走廊之中央;走到街上,在兩旁都是樓子的小鎮,鏡頭不時刻意將主角置在路上之中央。而從鎮上去完郵局、市場等地回來,以上鏡頭從反方向又出現多一次,直到女主角回家,回到她的廚房。

而電影故事有三天,一來一回進出房子共有六遍,而導演Chantal Akermman絲毫沒有刪減或者因為重覆而縮短以上鏡頭,明顯刻意挑戰觀眾的耐性,更甚要挑戰的,是這個女主角生活,背後所形成的一套規律。以上將主角置於中央的鏡頭,用意就是表現無論她在家內家外、當照顧兒子的媽媽還是接客的妓女,她的自身也是困於一套規律之中。

導演Chantal Akerman刻意沉悶的手法,就是要呈現這套規律之可惡。而這部電影之所以為經典,就是從極度平平無奇的情節來呈現社會對當時女性之不公。刻意安排女主角生活的三天,就是以三天之時間感受其規律之處,還有是因何和如何女主角嘗試打破這套規律。Chantal Akerman驚人之處,就是一些非常微小的生活轉變,也可以教觀眾看得很不舒服。如平時收藏錢的那一個瓷碗,那一晚沒有蓋好;如被兒子發現褸上的紐扣丟了,到店子卻配不到;如重回咖啡店,昨天的位置被人坐了,而熟落的侍應今天卻放假。

這些打亂生活秩序的東西,成了心中一條狠狠的刺。早上沖咖啡,怎樣換奶、加糖、再隔過,也不合味。喝過咖啡後,她坐在梳化,我以為影碟壞了,原來是她真的想不到要做什麼,只有坐著。電影快將結局,Chantal Akerman早已安排其終極控訴之前一剎,女主角乘電梯欲走出街上,卻突然回頭,乘電梯回家。

我其實認為電影之結局跟整部電影格格不入,但Chantal Akerman自有一套看法,對她來說,一個人突然的死亡,跟將一樽牛奶放在桌上卻不小心濺出了一些,她認為兩者的戲劇效果是一樣。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教我如何不想她


沒想過葛蘭是如此風情的女主角。戲中,她主演一齣以環遊世界為主題的歌舞劇,世界各地成了不同異常華麗的舞台,日本的庭園、高卡索的高原、西班牙的鬥牛場、威尼斯的水鄉、阿拉伯的深宮……每個舞台如歌舞伎般配上積葵丹美艷麗用色,大量演員穿上仿當地服飾跳仿當地之舞蹈,舞台正中的葛蘭卻幾乎每個場景都只有她穿旗袍,時而群舞時而猶如個人表演,葛蘭教曉我甚麼為艷壓群芳,世界雖大、風情各異,卻盡是她的舞台。
                                                    
故事是典型粵語長片式,男友離鄉要到外地發展,無奈分手後卻發現意外懷孕,後找得好夫君舊男友卻回來爭過你死我活。但易文、王天林合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非常成功以人生的不同舞台豐富了這個老式故事,從小戲班到夜總會到大舞台,是將舞台的故事融入人生,跟《Singing in the Rain》在雨中跳舞,以生活融入舞步之方向不同。但許多場景雖不在舞台,卻有很強的舞台效果,葛蘭跟喬宏共處的第一個晚上,喬宏拿被子出廳睡,葛蘭在房門看著喬宏,大家友善的微笑說聲晚安,葛蘭回房,再要回頭,從門蓬看到,燈已關。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大都會



據聞希特拉看完Fritz Lang的《大都會》後,想把他擢成為電影部長。這也不難理解的,《大都會》創建了一個超越時空的都市面貌,今日的東京還是《蝙蝠俠》中的葛咸城,依然有著《大都會》的面貌和靈魂;《大都會》也塑造出教人目眩的科技,巨大的機器、懾人的電光、能支配人類的系統,能複製人類的悲咒;《大都會》更創造出一位來自上流社會的英雄,這個英雄,他幾乎憑單人之力救了愚昧的蒼生和美人。

這樣的電影、這樣的本事,當然吸引著愛自我宣傳的希特拉,當Fritz Lang知道自己被希特拉如此賞識,受寵若驚,便逃到美國了,而該電影部長一位後來給了Leni Riefenstahl,即拍攝《意志的勝利》那位傳奇女子。Fritz Lang逃到美國,或許他不相信自己能如《大都會》主角般,成為納粹德國和世界中間的一個mediator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我是看陳耀成電影長大的


早幾日,陳耀成電影《大同︰康有為在瑞典》於IFC舉行世界首映,是我第一次入戲院看陳耀成的電影。當然電影是小眾口味,首映也不過是在IFC那最 小的影院舉行,但我卻從未試過在一場放映中遇上這麼多我認識(不定是相識)的人,有共我經常觀影的好友,有教過我的大學教授,有曾在網上部落格認識現已是 十分有名的影評人,有某代《頭條新聞》的主持人,有我幾乎只能在陳耀成電影中才見得到的女演員陳令智(還有她的爸爸媽媽),還有長居紐約、但我有幸第二次 跟他見面的導演陳耀成。在一個這麼小的戲院,看一部算是相當冷門的電影,我卻遇上這麼多熟悉的面孔,我確有感,那些年,我是看陳耀成電影長大的。

我第一部所看的陳耀成電影,也是他第一部Full Length電影,1991年的《浮世戀曲》。電影中有3個相當特別卻對大眾相當陌生的演員。黃耀明幾乎無人不識,但電影中的黃耀明相信見識過的多是電影 迷,他於戲中那個角色比較虛浮,我比較記得他聽完一段源自《看不見的城市》之英文獨白後的一陣傻笑;女主角之一是美人顧美華,她不單美,她淒美,除了顧美 華外,我真的想不到香港哪個女演員配得上「淒美」二字。顧美華拍過不少電影,不少是經典,經典在特別難找,除了《浮世戀曲》外,她演出過的《似水流年》、 《滾滾紅塵》、《人在紐約》都一定是香港經典,除《人在紐約》外,要看其他幾部也頗講緣份;相比起顧美華,《浮世戀曲》另一女主角驟眼看稱不上甚美,但當 跟《浮世戀曲》相隔足足二十年的《大同︰康有為在瑞典》,陳令智演年齡還比她戲齡更年輕、康有為二十歲的女兒康同璧,當她叫演康有為的廖啟智當阿爹之時 候,我真的覺得那個陳令智比我還年輕,陳令智的美簡直帶點永恆。

之後我看的是《情色地圖》,那隻影碟我當時已買了一段時 間,但因為看了《浮世戀曲》,發覺《情》是同一名導演所拍,才決心去看。《情色地圖》是一部非常獨立的作品,獨立得把同性戀、南斯拉夫戰爭和納粹黨的黃金 於香港某個小島混為一潭的電影。縱然《情》一片在imdb經常只得大約4分的平均分,但依然是我其中一部最喜歡的電影。不懂詩、不愛詩的我,最喜歡的詩句 就是來自這部電影︰

If no love can equal be
Let the more loving one be me.

戲中交代這是W.H. Auden的詩句,但最精采的不是這英文原句,而是導演他語帶雙關的中文翻譯︰

若愛是不能平等的話
請容我愛你更多

後來得知,導演自己其實連W.H. Auden的英文原句也修改了。

《情色地圖》之後我看的是有任達華和袁詠儀合演的《錯愛》,跟當年以移民作主題的多部名作如《秋天的童話》、《愛在別鄉的季節》和《秋月》等等相比,《錯愛》 真的失色不少,但《錯愛》給了我兩個好無聊的回憶。有一次我跟常常觀影的朋友食晚,他突然問我,知不知道《重慶森林》中地鐵站掛著《錯愛》的廣告,無聊的 是,我也留意到;但更更更無聊的是,跟同一名朋友去看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有一幕李康生與陳湘琪在某影帶租賃店打茄輪,突然我的朋友猛撞我的手臂,我 在那一幕完結前的一秒終於留意到,那個錄影帶租賃店的地下放了一盒陳耀成的《錯愛》。看電影,我可以比你無聊百倍。

及後我看過兩套陳耀成的紀錄片。比較有名的是《吳仲賢的故事》,一部關於同名舞台劇之紀錄片,若有看過許鞍華的《千言萬語》,那裡穿插一個白頭佬時而朗讀時而講 故事,那就是《吳仲賢的故事》舞台劇之節錄。看過陳耀成的紀錄片,知道原來香港最有名的無政府主義者和小時《兒童日報》的創辦人都是同一人,而同時得知以 前有一位叫阿John的年青人拍了一部短片,又SM、又自慰、親自露股兼對住塊鏡自己鍚自己,今日西人都還叫他作阿John,可能是最有名叫John的中 國人︰吳宇森。

剛剛看的《大同︰康有為在瑞典》,我覺得陳耀成作了難以置信的進步。陳耀成以前最大的賣點就是小眾、另類, 他最大的賣點也是最大的缺點;但《大同︰康有為在瑞典》,手法當然是小眾,但大題目卻是集全世界當今最關心之題目於一身,中國的未來該如何走? 世界的變革該如何做? 陳耀成透過康有為這個跨越帝制和民國的變革家,為正在求變的今日做了一步非常大膽、非常有遠見而且對所有人也非常切身的電影。我敢預言《大同︰康有為在瑞 典》會成為一部相當重要的電影。

回想第一部看陳耀成的《浮世戀曲》,那英文名為 To Liv(e),事關戲中主角向一直尊敬的瑞典女演員莉芙奧曼 (Liv Ullman)寫信,對她有關香港處理越南難民事宜之批評,致函表達不滿,這個情節確實是導演本身的個人故事;早兩日,曾教我的一名professor竟 留字說要把我寫的Facebook Status發電郵給陳耀成,我當然毫不害羞稱好,管本人之文字有多不通、錯別字有多普遍,吹牛有多大言不慚。不過想不到的是《浮世戀曲》中親自寫信給尊 敬電影偶像的情節,竟略帶若干雷同的發生在本人身上,真不知如何去感激。無論怎樣,我是看陳耀成電影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