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再看《半邊人》




望著超現實的維港夜景,聽著膠卷走過投影機的聲音,遠處還有正在號叫的搖滾樂,我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重看了我非常喜歡、方育平的《半邊人》。

或許因為是這樣特別的環境,再看《半邊人》時,我沒有了第一次看時的震憾。初次看的時候,我驚訝幾乎所有人的演出,那個模式、那個感覺、那個節奏,是自己所看的電影中前所未有的。爸爸說話時的停緩、媽媽辯駁卻言不由衷、然後弟弟快速的回應、到女主角許素瑩的一言不發,《半邊人》所拍的幾場食飯戲,我夠膽說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小津安二郎、Carl Theodor Dreyer所拍的食飯相信也是獨一無二的,但方育平有他的獨門心得,因為他所選擇的演員,真的全是女主角許素瑩的一家人飯局中人的一言一語、一馳一張,都是異常有生命力。 

《半邊人》的電影構思就是「真人真事」,眾演員演的角色就是自己,所拍的故事也是女主角自身經歷作為藍本,戲中王正方演的演戲老師構思劇本,去許素瑩的家中造家訪,難道這不是方育平將自己構思《半邊人》的情況,原封不動的搬上銀幕?

古人評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好多人都知道「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但我相信《半邊人》是最能體現這八個字的電影。《半邊人》中許素瑩學演戲的電影文化中心,於2011年又再次成立,其中一名董事成員,就是《半邊人》的女主角許素瑩。而那一夜於維港播放《半邊人》,許素瑩亦是觀眾之一,「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半邊人》和許素瑩是最佳的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