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英瑪褒曼 -《生命的邊緣》



《生命的邊緣》 (Brink of Life) 雖然為英瑪褒曼於康城奪得最佳導演獎,但其名氣遠不如前作《野草莓》、《第七封印》或者後來的《哭泣與低訴》等等,或者對於英瑪褒曼的電影來說,《生命的邊緣》實在太過直接了當,將懷孕的Ingrid Thulin推進醫院,電影就完全在醫院內發生。醫院,確是最接近生命邊緣之地。

《生命的邊緣》是英瑪褒曼少有簡單直接的作品,縱然置身生命邊緣,死亡不用煩得要跟死神對奕,要來便來;在生的人也少跟神作對話,只要步出醫院對年輕意外懷孕的Bibi Andersson來說就是覺悟和希望,看英瑪褒曼真的少有這麼輕鬆。

不過,震懾人心的場面依然直刺人心,產嬰時陣痛的號叫和折磨,死亡來臨那刻的寧靜,那種自然的劇力好像跟平常英瑪褒曼電影不同,頗寫實的情節卻有種Carl Theodor Dreyer電影中的supernatural感覺。戲中三名女性在病房中對生命體會的轉變確是微妙,當中三人和護士曾經有過的bonding,慢慢卻褪變成後來的《假面》或《哭泣與低訴》的內心掙扎和溝通障礙,直至人與人之間幾乎完全崩潰為止,更甚或許電影本身比崩潰更早完結,《生命的邊緣》最終也停在希望和絕望的邊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