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杜魯福 -《奪命佳人》




奪命佳人》(The Bride Wore Black1968)是杜魯福完成他跟希治閣的訪談錄《Hitchock/Truffaut》後的致敬作,但出來的效果,卻更像另一經常跟希治閣相提並論的法國新浪潮悍將查布洛(Claude Chabrol),《奪命佳人》尤其像查布洛的復仇經典作《禽獸該死(This Man Must Die1969),二者都是優雅地用記事簿查案,冷若冰霜,但《禽獸該死》更著重於主角內心的仇恨,《奪命佳人》則注重奇巧情節和珍摩露的演出。

《奪命佳人》情節上其實過於花巧,猶如漫畫金田一查案的故事,實靠充滿謎情般的珍摩露帶動情節。她掌握玩弄男士(以至小孩)的心理,誘他們出露台、到劇院、到密室輕而易舉,殺人一刻反而像前鋒執死雞般輕易,然後消失於人叢。


珍摩露每殺一人,都有她一連串的角色扮演。殺第一人時,她扮演派對中格格不入的賓客;殺第二人時,她則是神秘的約會邀請者,二者都成了好奇受誘的犧牲品;殺第三人時,她化成小朋友的老師,小朋友說她不是他的老師,珍摩露竟然取出眼鏡帶上便過了骨,這一幕有明顯希治閣的影響,在《意亂情迷》(Spellbound1945) 也有類同的情節,以眼鏡象徵心理醫生的身份。第三單謀殺案珍摩露角色變化相當複雜,她先要扮演是小朋友的老師,進屋後便彌補被她以電報騙走他妻子其家庭主婦和母親角色,料理家中細務、煮飯、跟兒子捉迷藏和說故事;最後珍摩露演出一個充滿誘惑卻粗心大意的情人,以遺失戒指把受害者誘進樓梯下的密室,整個殺人計劃演盡女性應該擔當的身份。


第四單殺人案是第三單的昇華版,她扮演畫中的主角,成為畫家一見鍾情的模特兒,這情節當然受希治閣《迷魂記(Vertigo1958) 的影響,但杜魯福沒有把這情節潛在的懸疑效果推到最盡,反而保留著珍摩露以希臘女神的形象,把箭頭指向畫家,那又是愛神又是殺神的含糊不清,她雖又一次殺人後輕鬆離去,但牆上卻留下了畫家他所鍾情的影像,一見鍾情的虛幻成為了不滅的証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