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少年》和《死亡筆記》,兩者我都只看過電影版,沒看過漫畫原著,同時亦只看過電影版的第一集。以電影整體來說,《死亡筆記》完整得多,但《20世紀少年》雖然甚為散亂,但其函蓋之元素則很有驚喜。單是人到中年來做小孩時的舉動,拿著鐳射槍站在舞台,或者以槍戰模式來應付機械人,這些完全是舊卡通片的情節,《20世紀少年》以濃厚的童年懷舊氣份營造科幻的時空效果,是另一種的In the Search of Lost Time。
《20世紀少年》最大的特式,我覺得是非常地道的日本感覺。為何同窗會的人這麼難認? 為何童年的往事如此難記起? 因為《20世紀少年》所概括的40年,是經濟泡沬成形至爆破的40年,都市真的變成如以前幻想的未來模樣,不過生活卻是想像不到的鬱悶世代。當中為何決定細菌先襲擊三藩市、後取倫敦,源於同一小巷的兩間酒吧名字,這類舊酒吧由小津安二郎的50年代到現在,數目可能少了,帶著洋化名字卻有種作為酒吧難以想像的避世感,這類酒吧可能是日本獨有;還有那朋友的旗幟出處原來是漫畫週刊的footer,這類細微專注讓日本依然維持著世界的領先地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