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安東尼奧尼 -《不戴花的茶花女》



《不戴花的茶花女》(La signora senza camelie1953),一部非常出色的安東尼奧尼早期作,女主角Clara (Lucia Bose)作為女演員活在男性和商人主導的電影圈子之中,放諸直到今天依然男性主導的電影故事中,Clara的境況依然十分引人共鳴。戲中她一炮而紅,但嫁了一個充滿嫉妒心和控制慾同是電影工作者的丈夫;丈夫不想她拋頭露面,要拍就要拍認真的作品,為她投資並執導聖女貞德為題材的嚴肅電影,最後票房一敗逃地,揹上巨債;Clara唯有重演息影前未完成的話題作,期間遇上過同樣不值得倚靠的男人,亦意識到自己需要認真學做演員,一邊認真學習卻一直沒法遇上合適的劇本。最後得知快要互相簽離婚協議書的丈夫,正籌備一部很有潛質的大作,在片場當面自薦,但給他拒絕,因Clara不是合適的人選,這一幕確實傷心得比分手更難受;結局Clara又一次迷失自己,再次致電不適合自己的人,接受自己看不上眼的劇本和製作,當著記者和快將正式離婚的丈夫面前強顏歡笑。


雖然只是安東尼奧尼生涯的早期作,《不戴花的茶花女》相當明顯批評當時意大利的電影工業,藉戲中的不同角色如導演、演員、女主角等直接道出這工業在啟承新寫實主義之後依然停滯不前,新寫實主義提倡用非專業演員,但在《不戴花的茶花女》可見片廠中都是金錢、群帶關係,對電影質素完全不思進取;而電影工業的問題同時緊扣著女主角Clara的處境,基本上她所有的工作機會以及意見都要倚賴身邊男性,連丈夫嘗試自殺時也被自動自覺地排在一邊,只在閣樓遠望在床上昏迷的丈夫。安東尼奧尼後來的電影,如《迷情》、《》等可算突出《不戴花的茶花女》Clara個人無助無出路無依靠的處境,而且盡力地把可免則免的劇情和背景抽空,再以空間透視城市中人心的孤獨和虛空。

《不戴花的茶花女》不少地方教人想起安東尼奧尼後期的作品,比較出息是結尾在片場中,穿過一大班正待報到的臨時演員,這些有名字的無名氏一個個望著走過有巨星名氣的Clara,這場戲的安排確實很像《迷情》中Monica Vitti被小鎮居民圍望的一幕,《迷情》那一幕是凝視的侵略,而《不戴花的茶花女》則彷彿將螢幕巨星和無名氏之間的距離拉近,大家都需要面對身不由己的處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