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得承認《山河故人》是近來我看得最賞心悅目的作品,故事不複雜,畫面美麗但不炫目;戲中人情感我覺得不算非常深刻,要很倚賴老歌來帶動感染;故事架構有其過去現在未來三部曲之特點,但彼此呼應的方式不算有很大驚喜。但整體上《山河故人》呈現出一個很普遍、不陌生的故事,但在不陌生之處又觸動出一種很強烈的陌生感,那種陌生感緊扣著一個很普遍又很陌生的地方︰現代中國。
我們先看看戲中最典型的中國英雄,他心怡的女生家開一間電器舖,有次他去到,看到女生跟那給他辭退的情敵一起在食餃子,這時電器舖來了客人,客人帶了一張唱片來試唱機,那女的第一次聽,很喜歡那首葉倩文的《珍重》;中國英雄火起了,奪門而出又奪門而入,他衝出去為那女的買了客人的唱片。那女的嚇呆了,看不到有什麼女生感動,但後來她還是了那樣花錢的英雄;怪不得那個原本跟女生青栴竹馬的梁子,在Disco看到二人跳舞,說了一句︰「你這樣就選定了?」人就是如此自然跟錢財和安穩走在一起。
在《山河故人》過去的那一個部份,無論透過能力、時機、還是關係撈得暴發的人就自然走在一起,那時放炮杖慶祝和放炸彈殺人都像沒甚麼分別的,女主角濤發現車廂有炸彈時,她完全沒擔心她已「選定」那個人的人格,她只是覺得犯不著要這樣殺掉一個相識已久的人,但對罪惡是非已變得很自然不用理會。
故事第二個部份,15年後的2014年,可謂代表現在。梁子繼續當礦工得了重病回鄉,成為典型暴發社會的犧牲者;女主角濤父親去探舊戰友時在火車途中離世,突然觸動了她崩潰的情緒,她失去了情感的依靠;值得留意一幕當她被問及救護車和過路費,要付15000元,她也是無心理會的,那是一種很典型平民對政府制度崩壞的心態,就是毫不理會。
父親的死成為了跟兒子重逢的契機,兒子就是跟那選定的人生的,離婚後跟了他。她想跟兒子多點時間,不乘飛機不坐高鐵,坐最慢的鐵路(也是她父親離世前所乘搭的路線)想他回家,以放慢的腳步嘗試留住失去的感情,和目送必然消失的風景。
在第三部份,又十多年後的未來。故事發生在澳洲,濤的兒子帶有中國的意識在澳州生活著。我強調,中國不全然是他的記憶,而是像科幻片般成為他腦來的中國意識。他認為世上沒有東西可吸引著他,但很自然的就走去學中文 (但同時又抗拒把他去學懂),也很自然的在中國餐館工作。他愛上了像媽媽年紀的張艾嘉,某程度上是張艾嘉的中國記憶吸引著他,也誘發他腦內的意識漸漸變成他終於肯面對的記憶。電影的結局有一絲的思念和微微遠方的感應,那就是一種山河故人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