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日本山陰之旅 – 境港壽司和宇宙最強



在美保關等到回境港的尾班車,那裡依然未有一間食肆是開門的,唯有將在日本美麗漁港食海鮮之願望,回到境港實現。但晚上(只是7時多)的境港也好不過漁鄉美保關多少,沒有幾多店子還在開門,在大路附近還在營業的食肆,也只有拉麵店、燒肉店、關東煮等等。在如斯美麗漁港怎能不吃頓魚呢? 最終我在一條離大路頗遠如九龍塘蘭開夏道的小路中,終於找到一間壽司店,壽司勉強也是海鮮吧!

店子的門口是很平實的,打開門就有一列壽司枱,側面有兩間塌塌米廂房,但再看一眼問題到了,整間壽司店竟沒有一個價錢牌,牆上沒有寫今天有什麼魚、什麼價錢,枱就是一列空空的壽司枱,枱前有一非常清晰的魚生櫃,我就知道這個地方落order、問價錢等就只靠同師傅口講。若只是落order問題,我相信我慢慢手指指也會胡亂叫到些東西來,更要驚的是這壽司店之格局,一個價錢牌也沒有,即所有東西也是時價,所有東西也是時價者,在日本這類卧虎藏龍的國家,這店子肯定不便宜,我想到那一刻真的有點冒汗,對著那清晰的魚生櫃發著呆。

壽司師傅跟我講了兩句應該察覺了我不懂日文,幸好他懂一點英文,問我壽司set可不可以,我即時問多少錢(這句日文我懂)800日圓,即時定一定驚。跟著又是我的一番新體驗,可能對經常去日本餐廳的朋友只是平常事,但我真的未試過,就是壽司是一件一件直接放在壽司枱上。師傅首先會於枱上抺一抺,然後放上薑片,之後師傳做完一件壽司就放一件在枱上,我見到那些不同的壽司如斯在壽司枱上,確有另一種特別的視覺和氣氛享受,好像跟平時那些壽司店完全不同層次。而究竟800日元的壽司set究竟有幾多呢? 800日元有7件,另外師傅多5件,他說︰Present800日元,12件完全不同的手握壽司。

我在那壽司店還看了一個電視節目,那是偶像組合「嵐」的一個遊戲節目,當中有個遊戲,是「嵐」的成員將某些飛碟拋來拋去互傳,最後要拋入網就有分;而對手則選兩個代表,他們會獲發兩枝道具槍,射低互傳經過的飛碟,最後「嵐」很多飛碟也被對手射低,原來「嵐」的對手是一隊集合了日本不同體育項目的精英,有攀山的、有風帆的,而射低他們的是某全國射箭某名次的女子;跟著廣告前出現一些字幕,說「嵐」將有某某「宇宙最強」的外援,來幫他們射低對方互傳的飛碟。

廣告過後,廠景的角落有陣大煙,大煙散去見到兩個西裝人士,全場也呆了,「嵐」的成員也呆了,那兩個西裝人,一個是Tommy Lee Jones,一個是Will SmithMen in Black,要他們射飛碟豈會不是「宇宙最強」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光陰的故事



未看《光陰的故事》之前,我很自然地以為會跟《兒子的大玩偶》很想似,大家也是台灣新電影年代的產物,而且兩者也包含幾個由不同導演執導的故事。看《兒子的大玩偶》已是很多年前的事,故事和感覺也是模模糊糊的,今次有幸看到數碼修復版的《光陰的故事》,我覺得很有驚喜,因為跟我對《兒子的大玩偶》那模糊之印象分別很大。

印象分別最大的是,連貫《兒子的大玩偶》三個故事的,是一個彼此頗類同的風格、很鄉土的腔調,但《光陰的故事》四個故事的風格卻有明顯差異,陶德辰的《小龍頭》比較淘氣、楊德昌的《指望》相對是特別冷酷、柯一正的《跳蛙》較著重一些有玩味的獨白和對白、而張毅的《報上名來》較著重兩個主角的演技。

串連著《光陰的故事》四個故事,是人生由小童、到中學生、大學生、成人之成長階後,亦由兩小無猜、到青春之苦澀、愛情之盼望和婚姻生活的演進,但這個感情的演進階段不是串連得太完整,我亦懷疑是否《光陰的故事》這個電影概念之重心;反之,我更欣賞四個故事中生活環境的變化。《小龍頭》中的男孩,住的是窮家人的房子,收音機也是人家不要送來的,他心儀的女孩卻是小康之家;《指望》的女主角住在好的平房子,但家道中落,整屋也是冷冰冰的,她心儀的卻是來租房子的大學生;《跳蛙》的主角是個租平價房間的大學生,但原來他卻是個富家子;最後《報上名來》則講一對年輕夫婦剛搬進新單位的第一個早上之混亂。我個人特別欣賞《光陰的故事》四個故事中居住不同環境之微妙關係,反映著台灣當時的社會轉變,有脫貧的新一代、亦有家道中落之舊家庭,有在適應都市化中的台灣,有依然留在鄉郊的小朋友,亦有從經濟起飛的台灣中再尋求新路向的大學生。

最後,《光陰的故事》亦給幾名當時年輕導演試驗自己風格的機會。陶德辰於《小龍頭》表現其推軌攝影的天份,大環境中他以縱向描寫小龍頭走在鄉郊路軌,細場景則有在餐桌以橫向推軌描寫三名小朋友畫畫的情況;楊德昌《指望》已見其大師級風格之初形,片段開始時的Crane Shot由捕捉外牆上的鐵絲網再遊走到紅色的正門,還有當女主角學懂單車的那個旋轉拍攝,兩者都充份體現楊德昌對鏡頭的移動和真實環境顏色的敏感;柯一正的《跳蛙》游泳比賽特別用上一段澎湃的配樂、塑造出一個與別不同、有點otherworldly的氣氛;最後《報上名來》則利用了都市大廈空間的特性來創造一段滑稽故事。《光陰的故事》,就是這樣成為台灣新電影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性徵以外,情慾之內 - 《克拉之膝》



年輕的Claire 走上梯子跟男朋友一起摘樹上的果實,已到中年的Jerome在梯邊向上望,我們以為他偷竅Claire裙下春光,但吸引著Jerome的卻是Claire的膝頭。《克拉之膝 (Claire's Knee)》這電影真如其名,是有關年輕女子Claire的膝頭,Jerome認為Claire的膝頭是她身體上情感交流之地,就如有些女子較喜歡被拖著手、或攬著腰、或被搭著肩,Jerome相信最能觸動Claire情感的,是她的膝頭。

《克拉之膝》是伊力盧馬擺明車馬的情感實驗,其中最有趣的地方,是男女主角年齡的差距,男主角已到中年,兩名情感對象卻只是學生年紀,世俗眼光一定認為男主角跟她們的母親或後母更相襯。但這個年紀之差距卻是伊力盧馬所探索之地,年齡相近之男女,尚有共同的背景、共同的話題或共同的認知來維繫彼此;但當年紀差距較大時,牽引著彼此的就變得幾乎只有情慾感覺,這就是Jerome和年紀更輕、Claire的妹妹Laura之間有較親密、較對雙方有興趣的感覺。

伊力盧馬為這個以年紀差距為主題之故事,找了一個幾乎完美的場景,就是那如詩美麗的安鍚湖 (Lake Annecy)。男主角每次去見ClaireLaura兩姊姊時,幾乎每次都要乘艇而來,乘艇和上岸之過程正正表達著彼此年的差距,但這差距卻是美麗的情慾風景。

最後,男主角Jerome終於有機會去摸Claire的膝頭,他摸了很久很久,他摸得越久,那份情慾之感卻隨之慢慢消失得越多,真的變成了一種心靈上的安慰,《克拉之膝》作為《六個道德故事》之其中一章,伊力盧馬再以道德戰勝情慾作終結。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綠光



雖然我享受獨個兒旅行,但完全感受到《綠光》女主角Delphine那個夏天假期的苦悶。Delphine想不到於假期該去哪裡,她禁不住留在巴黎的苦悶;跟朋友去雪堡(Cherbourg)家人的Villa,卻感覺是被孤立的陌生人;想去前男友於山區空置了的小屋,但山區的弧獨她忍受不住;到海灘小鎮,曬太陽、游泳、於酒店用餐,做所有事也排解不了心中的苦悶。Delphine的孤獨和苦悶使她崩潰了,她於聚會時瑟縮一角哭了,她跟海灘新相識的朋友談話時又哭了,她甚或在朋友的店子內也哭了。

擅於拍攝人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伊力盧馬,這部《綠光》的故事跟他其他作品來說,相對是比較直接,只是單純圍繞著女主角Delphine的感覺。但伊力盧馬為這個簡單的故事,蜻蜓點水般加上了一些不顯眼的魔幻元素。我這次重看《綠光》,完場時覺得戲中的小小瑕疵就是怎麼會同時遇上5名「綠光」專家,他們不是讀過《綠光》一書,就是親身見過綠光,其中一人更清楚理解綠光之形成起因。但細想一層,其實戲中嘗試營造某種超現實之感覺來襯托緣份之巧妙,Delphine在街上拾起一張撲克,再在海邊的岩石中拾起了另一張便是一例。某些男士會倚欄杆處、正恁凝愁般出現在Delphine眼前,但她清楚這並非她想要的緣份,她寧信海邊同樣名為「綠光」的店子。

妳是在看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白痴》嗎? 這段緣份之始,跟另一經典愛情電影很相似,Ethan Hawke在火車上就是問Julie Delpy在讀甚麼書,原先要返巴黎的Julie Delpy那一晚就在維也納留低了。《Before Sunrise》尚可以留待日出之前讓故事終結,伊力盧馬的《綠光》緣份來時,已經只是近黃昏,Delphine卻知道屬於她的機會終於來了。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日本山陰之旅 – 美保關




美保關,位於境港對岸的另一日本著名漁鄉,亦是島根半島的東方之盡頭。這個漁鄉算是我去過其中最閒逸的日本地方,在一個小時只有一班小巴到,同車有兩名來自東京的遊客,還有一名住在當地的學生,那學生一上車便睡著了,當小巴駛到他家門前,還要司機叫他起來。據維基百科說,美保關人口有六千多人,我估這小巴司機有機會全認得這六千幾人。

那兩個來的東京遊客在一登山口的站下車,反正我去哪兒也沒什麼所謂,便跟著他們登上一小山丘,山丘上有一公園,名為「關之五本松」,好像有些意思的名字。途中經過一廢棄了的吊車站,我在日本多個地方都見過這類觀光吊車,一次也沒乘過,但廢棄了的卻是第一次,亦會感受到美保關應該是曾經風光的觀光地,今日卻少見遊客了。吊車站雖然廢棄了,但山頂總站附近竟還有一小店在營業,有一個婆婆跟我們打招呼,但我們三人也只是點頭回應就走過了。在一廢棄了的旅遊點繼續經營著生意,又是怎樣的一番信念呢?

公園名為「關之五本松」,當然有些松樹,亦有觀景台和紀念戰死日軍的慰靈塔,但其實風景算不上有甚麼特別。下山依小路會見一寺廟佛光寺,轉彎便是幾有名的文學步道「青石疊通」。「青石疊通」兩面其實是些舊舖,但很多當時沒有開門,開門的只有幾間酒舖、醬油店,另外一節有那些非常有歷史味道的舊式臨海旅館,你不敢想像住一晚要多少錢的。

「青石疊通」更有特式的是兩旁的歌碑,雖不懂日語,但我卻很喜歡日本的歌碑,而在「青石疊通」讀歌碑的氣氛更是一流,幾乎無人的小路卻留下了無數文人的足跡,有高濱虛子談烏賊之味,也有与謝野晶子和与謝野鐵幹夫婦歌頌附近的景點「地藏崎」,晶子寫北面可見隱岐諸島、鐵幹寫南面則見大山。其實出發前也從植田正治的自傳知道「地藏崎」這地方,可惜除了的士之外找不到其他交通辨法,唯有放棄。

然後到了美保神社。之前到出雲大社,因為平成大遷宮大裝修中,美保神社對我來說算是項補償。在環丘之下觀看那刻寂靜無人的美保神社,也頗有靈氣的。之前,還想走去有名的美保關燈塔,但時間不夠唯有調頭了;也想在這裡吃趟鮮魚的,卻在尾班車之前還有任何一食肆開門,算是有少少遺憾。但回到境港之後,那晚又有一趟好特別的晚餐,此乃後話。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You Ain’t Seen Nothing Yet



You Ain't Seen Nothing Yet》,預感過的一天終於來了,畢竟跟阿倫雷奈認識了這麼久,他這事先張揚的喪禮,我又怎能不出席呢? 怎知,觀影當刻正值八號風球,戲中走到導演大宅前,大宅門外同樣刮起了大風。

很多我熟悉的朋友,也出席了《You Ain't Seen Nothing Yet》這場事先張揚的喪禮。阿倫雷奈給了Michel Piccoli一個大面子,他進入大宅之時,眾人也走前跟他擁抱,我幾乎也想過走上螢幕前面跟他打過招呼。

我去看《You Ain't Seen Nothing Yet》之前,特意看一部阿倫雷奈的舊作、1984年的《Love unto Waste》,我視《Love unto Waste》為出席葬體之預習課。碰巧兩部電影之主角都是Sabine AzémaPierre Arditi,我其實不大喜歡Sabine Azéma的演出,她好像愛得太過肉緊、太過辛苦。Pierre Arditi、以及眾人之角色其實需要作返老還童的演出,但阿倫雷奈已滿足於他們青春不再的無奈。

我們以為要出席葬體,死者卻原來還活生生;當我們要離場的時候,他卻隨終幕投湖而死。究竟阿倫雷奈這個終局又多少是反映他本人內心的寫照呢? 我不敢多想,因為我不想去可憐一個認識了這麼久的人、不想去可憐一個曾經創作多部經典改變自己生命的人。但想到那個結局,確有種若不能在現實中了結自己,最少請容我在電影中跟自己作個了斷。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日本山陰之旅 – 鬼太郎以外的境港



對遊客來說,要到鬼太郎以外的境港不易,因為境港真的成為了一個鬼太郎的主題遊樂場。但從地圖知道,隨著鬼太郎大街一直行的話,便會到境港的漁市場。這段路我想有約230分鐘路,沿路只有零星的當地店舖,路亦只有自己在走。

去到漁港,漁船上岸的澎湃場面當然過了時間,只有空空的一個漁港、零星的貨架、沒開著的機器、還有群島繞飛,我反而喜歡這種寂靜,有種安東尼奧尼電影中的感覺,那陣殘餘的魚腥味味道,圍繞著這寂靜的漁港。

我在這裡還有一頓非常特別的年餐。那裡也有非常熱鬧的漁市場,比冷冰冰的超級市場氣氛好多了,而且他們沒發覺我是個不諳日語的旅客,不時給我試食,那些長腳蟹腳食了好幾條呢! 最後在那裡買了500日元的吞拿魚刺身,一整盒滿滿的,然後在碼頭找個位置品嚐,新鮮的吞拿魚、漁港的魚腥味還有海水的味道,這一頓簡單的午飯真的很滿足。


生死戀 (Love unto Death)



死亡原來是件極度快樂事,這是男主角在一次休克完全失去生命意識卻醒來了的體會。他懷念死亡給他的歡樂,失去了與人接觸的樂趣,遺棄現有的工作,跟女友的交流更沉溺於性愛。一天,他覺得身體好凍,得嘗所願,終於死了。女友卻受到了他之死所感召,執意以死相隨,戲中跟一對虔誠信徒夫婦作了多場生榮死哀的辯解,她聲稱男友就是的宗教,死亡是她的諾言。這部沉溺死亡和生之不解、阿倫雷奈的《生死戀》,是我為今週快要看他相信是封山之作《You ain’t see nothing yet》的一門準備功課。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Diary of a Chambermaid


老主人說,你給我穿上皮靴子,我想看你著皮靴子走路。女僕就在老主人房間如馬戲表演的走了一圈,老主人也真的著迷得跟著她走,一路盯著她的雙腿。某些電影人特別喜歡這些情慾題材,若被問為及何要拍這些情慾變態事,那些電影人或許會一副開明樣子般,說這些情慾變態其實只是尋常事。但Luis Bunuel,他真的有本事讓你感受到,其實一個愛盯女僕雙腿的老人家,一樣可敬可親,戀足實為一項嗜好而已。

演女僕的是珍摩露,《祖與占》的女主角,無人知道她為何會當上僕人,女主人問她,難道在巴黎那些女僕愛嘖香水的嗎? 珍摩露演的就是一個比女主人更時尚、更誘惑的女僕,女主人之丈夫、父親以至鄰居也被她誘惑著。

Diary of a Chambermaid》故事元素看似一部變態色情片,Luis Bunuel卻提點我們,我們以為的變態色情真的只是尋常事。我曾經以為希臘導演安哲普羅度斯的《Landscape in the Mist》中,那以一記霧起霧散中強姦小童一幕係最精彩而殘酷;《Diary of a Chambermaid》借助了一個森林,黑暗中有隻追著兔子的狐狸,之後見到女童張開了的雙腿,腿上有點泥巴、還有幾隻濕濡濡的蝸牛在大腿上蠕動。

後來,新聞有報道,鄉村有個女童被姦殺,連肚子也割開了。珍摩露侍奉的老人家,那個要看她穿著靴子走路的老人家,同一天又死了。這個巧合,促使珍摩露知道誰姦殺了小女孩。後來故事完結在《秋水伊人》取景的雪堡(Cherbourg),又一班穿西裝男士,高叫著法國屬於法國人的示威口號,在這二戰前的一剎,這份愛國情懷感染著一名跟新婚妻子在雪堡開Café的豪氣男子,他也跟著愛國口號忘我大叫……

電影由始至終,沒有交代這男子當日在那森林,有沒有如斯盡情大叫過。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日本山陰之旅 – 鬼太郎的故鄉



在鬼太郎漫畫家水木茂紀念館前,有個裝扮成鬼太郎的卡通人跟一對爺孫招手,爺爺高興得像小朋友,小孫女卻不大想跟鬼太郎拍照,媽媽則在一旁笑著鼓勵女兒走近鬼太郎。鬼太郎真的是一個父母輩的卡通人物,鬼太郎的故鄉 境港是一個給成人懷舊的主題公園。

日本人的創意,可能在於他們很多事情也不介意,境港附近的機場,就被居民成功爭取命名為「米子鬼太郎機場」,號稱世上唯一以鬼怪命名的機場。從米子乘火車到境港,列車是什麼鬼怪號,每個車站又有不同鬼怪裝飾,市內又有妖怪神社,小食又有妖怪饅頭,的士也播著鬼太郎的聲音…..整個城鎮,頓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主題公園,卻沒有一般主題公園那份虛偽如同被催眠的狂歡,我去小店買那些奇奇怪怪的鬼太郎蝦餅時,依然有種身處鯉魚門的鄉村感覺,境港不愧是鬼太郎的故鄉,是一個確有鄉土味道的主題樂園。

鬼太郎原作家水木茂,真的是一個創意不斷的奇才,其創意相信有賴於其極度樂觀的世界觀。在二戰時候,他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受傷失去了左手,但當時他被村民所救得以存活;二戰結束後,水木茂在相隔26年再度前往當時照顧他的兩個鄉村,更與族人大合唱一首當年水木茂教村民的一首日本歌謠,他的一生比鬼太郎這卡通人物更傳奇。

我其實不大熟悉鬼太郎或其他相關卡通人物。在一個街口,對面有一個穿著某個黃色卡通角色演員,我身旁則有三個互相相識30多歲的日本女子。那時紅燈,沒車走過,境港有著一般日本小鎮的寧靜,綠燈著的那刻,身旁的三個女子就狂呼衝過去攬住那卡通人物,愛得瘋狂也可以是件有趣事。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日本山陰之旅 – 鳥取沙丘



自從知道鳥取沙丘這個地方,這地方對我一直有種莫名的魔力,猶如一種野性的呼喚。我覺得鳥取沙丘這份魔力,同樣感染著安部公房小說《砂丘之女》中冰冷的文字,敕使河原宏同名電影冰冷的畫面,武滿徹於戲中冷峻的配樂,岸田今日子對性之肌渴、生之絕望,還有攝影師植田正治的超現實魔幻舞台。鳥取沙丘,我一直覺得是一個有魔力的地方。

當去到鳥取沙丘的那一刻,那神秘的魔力卻慢慢消失了,反之是一種莫名的喜悅,因為鳥取沙丘的美是完全獨特的,一大片沙丘,卻同時又見到一大片海洋,無論情侶、老人還是小朋友,都被這種超現實、那難以置信的對比之美感吸引著。坐在沙丘上,背面感受到沙漠的炎熱乾燥,正面卻是非常舒服的陣陣海風,走過的船隻距岸很遠,卻猶如在自己腳下,鳥取沙丘是一個超現實的大自然遊樂場。

在沙丘之上,會發現植田正治沙丘魔幻舞台之取材,其實是沙丘上尋常百態。一家人、西裝人、撐傘的、帶帽子的,其實根本就是鳥取沙丘上的平常事,但植田正治卻從這些平常事中找到那誘人的魔力,促成他特有的攝影藝術。我在鳥取沙丘上嘗試捕捉植田正治特有的感覺,固然不會成功,卻是旅途的一大樂趣。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雲門舞集 – 《九歌》



我有點懷疑我是唯一一個入場的觀眾,不知道《九歌》是如斯出名。當然,我聽過林懷民,我聽過雲門舞集,但對舞劇《九歌》事前我是完全沒有認識,事後也未敢全信眼前發生的事。坐在我隔鄰的,有一個需要坐兒童椅的小女孩,她間中問媽媽究竟台上發生什麼事、什麼意思? 小女孩的問題相信全場觀眾也未曉回答,觀眾只有鼓掌的份兒。

《九歌》在香港上四場,我去的那場爆滿,初入場時無知的我沒想過會爆滿,到中場時沒想過會爆滿的舞劇竟然這樣的隱晦、這樣的深奧,拿本場刊再看一下也不清頭緒,更因之前的氣氛和舞蹈實在太過Condensed、太過thoughtful,中場20分鐘真的要休息下。上半節有些神衹式的古代群舞,和一個穿著西裝拿著旅行箱走過的男人,我因此期待下半段故事脈絡會清晰一點。

下半段之《九歌》觀感是清晰一點。最震憾的是一個古代的祭司如變形金鋼般站在兩名身穿黑色西裝男士之上,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篠田正浩電影《心中天網島》那伴隨著角色背後、由演員來扮的黑影,而三人的舞步有超現實的驚慄感,猶如一幅會走動的達利作品。

之後終於有舞劇中唯一的旁白,認得出某些是中國歷史中革命烈士或殉國的人,如袁祟煥、秋瑾、丁汝昌、張自忠等等,某些名字以台語讀出,相信是一些台灣的歷史殉道者,每呼喚一個名字時,會看到靈魂從某些舞者中離去,此幕完結之時,有人踏單車走過並倒下,作中槍狀,我相信這一幕完結時向觀眾射向的兩束刺眼燈光,是喚醒大家對六四事件的聯想。之後各舞者把燭光砌成一條奔向觀眾方的河流,舞台成為向中華歷史殉道者的一場藝術祭禮。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日本山陰之旅 – 安來



許多遊客到安來,主要是因為座落於其市郊的足立美術館,亦正正因為足立美術館聲名顯赫,反而沒有許多旅人留意不大起眼的小鎮安來。

安來座落於JR山陰線松江和米子兩大城市之間,我穿梭二城期間,已被安來站旁邊偌大的建築物吸引著,那是日立金屬廠,看上去己很有歷史,就如從小津安二郎電影中走出來的建築物。從足立美術館離開還是3時多,有點時間便決定在這個小鎮走走。日本其實是個幾奇異的地方,在一個大型重金屬廠隔鄰的一個小山丘,竟是某某日本天皇的古墳;古墳同樣是一件叫人奇異的事物,我曾到過世上最大墳墓位於大阪的大仙陵古墳,從上空的話會是一個完整的陵墓形狀,但從隔鄰走走的話的觀感就是隔著一條小河,而對岸是荒蕪的原始孤島。而位於安來日立金屬廠隔鄰的某天皇古墳則更有趣,因為你是可以如走登山徑般走在古墳上面的,當中更會路過可能屬於金屬廠的集水池,而山腳同時又有歷史悠久的陶器古窯。

另一我覺得很有興趣的地方,為十神山,位於安來海岸的一端,遠望過去也像一個滿是森林的孤島,跟另一邊停泊貨船和有其他重工業設施如油鼓、煙囪等相映成趣。用英語來形容安來,可能是sleepy,整個鎮好像過半的店子也沒有開門,但依然有些特式的吳服店、和菓子店、還有舊式理髮館;鎮中有條小河流過,有某些位置豎立了牌子,示意為觀賞錦鯉區,但好像只有錦鯉幾條,對岸的露天停車場泊的車子比錦鯉多不知幾倍;條河也沒甚生氣的,但相信曾經風光過,兩岸還有些非常美麗、Art Deco式的咖啡店,但也好像沒怎麼生意的。

河的盡頭有一和鋼博物館,是有關安來市煉鋼歷史的,隔鄰是圖書館,我走進圖書館,看看一些行山路線的書,準備一下走大山的路線。圖書館有一安來士資料區,坦白說,當時我呆了,這個小小的區域集齊了這個小鎮應有的資料,小鎮歷年的衛星圖片、地圖、所有雜誌、報紙、當地出身的作家、藝術家、寺廟、神社、節慶紀錄全部有齊,最驚人的還有那足足一尺厚的橫山大觀全集,是任人觀看的,在這小小的資料區,我充份感受到日本人對當地社區資料和風土人情之重視,為何日本還可以保持伊勢神宮的遷宮儀式,阿波舞為何今天依然時尚,是因為日本人從細微社區便對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十分重視。


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

華氏451度



華氏451度,據稱是書本紙張可以燃燒的溫度。有傳以前Firemen是要來救火的,但怎可能呢? 房子現在已經防火的,而且我們是「Firemen」,顧名思義我們天職是燒東西的,書本就是我們的天敵。

《華氏451度》是杜魯福唯一的英文電影,亦是其首部彩色電影。明顯地,故事的dystopia腔調和英語的環境,讓杜魯福未能盡情發揮,他電影的風格時常傾向自嘲和輕鬆,其風格本身跟故事之荒謬幾相襯,可惜在故事推進和場景氣氛上未能做得很好,演Fireman之男主角何故會突然讀書,電影結局Book Men這個Community又有何大意義,杜魯福未算掌握太好。當然,戲中有些地方依然甚有法國新浪潮色彩,單是燒一大堆書、畫面看得清楚那本是《卡拉馬助夫兄弟夫》還是《簡愛》,這些畫面高達和阿倫雷奈同樣會極度沉迷。

雖然杜魯福未算發揮得其最高水平,但依然容易感受到Ray Bradbury之原著相當精彩,最重要是故事捕捉到政府之思想控制指鹿為馬的恐佈。只要將故事梗概換了當今詞彙,便知道Ray Bradbury之原著幾有前瞻性︰

「華氏451度,據稱是思考可以灌輸的一個度數。有傳以前教育是用來教人思考的,但怎可能呢? 人現在已經不準獨立思考的,而且我們是「教師」,顧名思義我們天職是教國民怎樣思考的,獨立思維就是我們的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