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JFK

 
世上有不少事實,是難以置信,難以置信得幾乎沒有人會相信,卻有人把它說成事實。事實若要如此,電影重回其基本價值,由《持攝影機的人》到《夜與霧》、由《單車賊》到《半邊人》,紀錄片也好、劇情片也好、實驗片也好,電影重回的基本價值,就是比事實更加真實。

影評人Roger Ebert問,究竟這麼多年來,有沒有人相信美國總統甘迺迪的死是一件單靠個人行兇的事件呢? 他說從來沒有認識過一個人會相信。一個從來沒有人相信的故事,卻一直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或在彼此的沉默和懷疑之中,奧利華史東的《JFK》或許只是個很大的謊言、或穿插附會的故事,但奧利華史東打破了長達多年的沉默。

奧利華史東以重現甘迺迪遇刺一幕為電影的開始。重現有兩方面,一是利用當時遇刺的8米厘紀錄片段,另一是將紀錄片段中出現的每個人物、包括兩旁夾道歡迎的群眾、警察、甚或當時8米厘的拍片者,以穿著一模一樣衣服的演員重演當時的情況,並與真實的紀錄片段互相穿插,甘迺迪總統一行人駛進廣場時,鏡頭加上剪接猶如多角度拍攝F1賽車般,迎接一個我們已全然清楚的希治閣式結局,類同做法前有希臘導演Costa-Gavras的《Z》,後有Paul Greengrass的《United 93》,但《JFK》比二者精采得多。

JFK》的結局是一場法庭戲,讓大家一齊公審所謂事實的荒謬。在法庭上,甘迺迪被子彈擊一幕,回帶又重播,將政治的血腥和荒謬推到高峰。不少人狠批奧利華史東大話連篇,他其實沒有責任在一部電影內講真話,誠實是政府和當權者應有的責任。

(2017年甘迺迪遇剌的政府相關文件將會公開,且看真相會否離大家近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