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華意達 -《殘影》




無可否認,華意達(Andrzej Wajda, 1926 -2016)是電影大師,縱然他的作品注目度相當不一,較近期的作品亦遠不如早期作品聞名和震憾,但華意達,他永遠代表著鐵幕國度追求自由意志的聲音,生活或許化為灰燼,意志方是鑽石。

《殘影》(Afterimage2016)是華意達的遺作,戲中波蘭迎接著共產政權的新時代,新秩序,主角Streminzki原本是波蘭最具代表性藝術家和學者,但因為他不服從所謂新時代要求藝術對社會主義的功能,他失去工作,也漸漸失去基本生活的權力;Streminzki傷殘,但沒有失去工作的能力,但失去是工作的權利,因為他作為藝術家的証件被吊銷了,他不能畫史太林,甚或連油彩也買不到,因他沒有藝術家的証書;無法工作的他,因沒有勞動,縱然國家恩淮傷殘的他不用排隊,但他沒有糧票。Streminzki的遭遇是多麼有今日香港特式,沒有証書你買不了畫具,畫不到列寧和史太林;在香港,你有舞台和觀眾也拿不到娛樂牌照;外國更好的音樂人冒名而來,也不會拿到工作証,在香港表演,你就一定要乎合香港政權所定義的娛樂方式和功能。


殘影,所指的是腦海所接受殘餘的影像,當你長期注目在一隻顏色之上,你再看第二隻顏色,腦海就會接收到跟真像不同的顏色。殘影,可以有很多的形態,可以是極權灌輸之下所扭曲的價值觀,可以讓你覺得真相係謊言,可以讓你覺得謊言係真相。活在殘影之下,需要的係尋求真相之道,主角Streminzki選擇繼續作畫寫書,忠於自己;大部份人未必有如主角般撕開窗前紅布的勇氣,但最基本的一點係,在日常的謊言之下,學懂拒絕遺忘;主角臨終前拼命把畫作留住,就是要留住鐵幕之下曾存在過截然不同的顏色和形態,女兒最後問若沒有人看到有什麼意義,那是女兒應該不停去問自己的問題。


電影在波蘭城市洛茲Lodz取景,戲中被共產全片染紅的Neoplastic Room,今天在同一博物館重新塗上昔日的風格色彩;洛茲的電影學院,畢業生有華意達、奇斯洛夫斯基、《變色龍》的Krzysztof Zanussi、《Passenger》的蒙克(Andrzej Munk)等人,這個名單已代表著擺脫極權和謊言的態度和價值,不要忘記自己活在謊言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